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柿饼几乎都上了一层好看的白霜,特别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然而业内人士透露,天然上霜的柿饼其实只占一小部分,柿霜其实多半都是人为添加的。
柿饼不上霜 销售受影响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公认的广西生态水果生产第一大县和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是农业部认定的全国唯一的“中国月柿之乡”,这里的绿色水果基地每年出产大量鲜果脆柿和柿饼远销国内外。在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下,恭城每年生产近1.5万吨柿饼,“恭城月柿”以肉红透明、绒质柔软、清甜芳香在国内享有盛誉,在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也很受欢迎。
眼下正是柿子上市的高峰季节。记者近日在恭城县水果批发市场看到,刚收上来的柿饼色泽暗红呈半透明状,十分诱人,但基本都没带霜。虽然正逢圩日,但绝大多数铺面大门紧闭,偌大的市场内只有少数几名外地经销商在组织工人包装柿饼,显得比较冷清。恭城镇乐湾村一位农民说:“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往年这个时候每逢圩日外地老板带车过来收购柿饼的特别多。”
正在市场了解情况的恭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唐祖力对记者说,今年恭城开始对柿饼人工“打粉”上霜问题进行控制,最近工商部门暂扣了一批经过“打粉”准备外销的柿饼,许多经销商转而到周边尚未明确禁止“打粉”的地方,这对恭城本地的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
柿饼普遍被人工“打粉”
原来,鲜柿经过制作成柿饼后长时间置于阴凉的地方,大部分柿饼糖分会自然沁出形成一层白霜,由于柿霜对润喉润肺有一定功效且口感好,消费者对上了霜的柿饼情有独钟。随着近两年大量没有上霜的柿饼纷纷上市,一些经销商开始琢磨采用增白类食品用添加剂进行人工“打粉”,以迎合市场需求。
收购商龚运动称,目前柿饼上使用的添加剂主要是食品用钛白粉,又称白色素,在北方一些柿饼产区,这两年人工“打粉”也比较常见,其每公斤售价往往要比不“打粉”的柿饼高出1元到2元,一些地方的柿饼不“打粉”就卖得不好或卖不出去。
据唐祖力介绍,食品用钛白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把食品用钛白粉作为食品添加剂。人体对食品用钛白粉不吸收、不积累,食用钛白粉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无致癌危险。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076-1996)规定,用于糖果包衣最大使用量为每公斤2克,用于凉果最大使用量为每公斤10克。
维护品牌信誉 政府加强监管
素以生态农业、绿色水果立县的恭城县委、县政府意识到,“恭城月柿”品牌千金难买,尽管目前“打粉”柿饼还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但长此以往必将对本地产品质量信誉产生负面影响,于是决定从这个收获季开始控制“打粉”行为,发现人工上霜的柿饼都将抽样送检,含量超标的严禁进入流通环节。
平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陆小春说:“目前国家没有禁止柿饼使用食品用钛白粉,我们只是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控制用量,尽可能不让超标,但大量的柿饼不可能做到批批抽检,用量控制难度很大。鉴于‘打粉’实际上毫无意义,而且造成了正宗质优的柿饼卖不出去,引起市场混乱,我们建议政府应予坚决制止。”
广西大学食品专家方承志说,食品用添加剂本身并非洪水猛兽,总体上看没有食品用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问题在于具体到哪一类食品禁止添加哪一类添加剂,或者添加剂有没有超过标准,也即添加是否“对路”和是否“适量”的问题。
唐祖力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柿饼时可多加留意,通常经过人工“打粉”的柿饼柿霜层松散、容易脱落、粘手,上霜的情况很普遍,而自然上霜的柿饼结霜层则不易脱落,不同个体上霜的程度各有差别。